20220315 碎碎唸
NEWS 2022/03/22
跟大家聊聊交易個性與投資組合,每個人的交易個性不同,選擇的投資組合方式也會不同,自然呈現出來的績效表現在盤整時就會大好大壞。但交易的個體性很強,所以同一件事大家的看法與用法可能不同,所以聽取不同做法時一定要回頭想想,應用在自己個性上是否合適,是否要調整,要學著自己去判斷。關於交易個性與選擇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給大家聽,供大家參考。
 
(1) 無法忍受跳空:對於交易經驗較少的同學,一開始通常都沒辦法忍受跳空風險,所以這時發展的策略都會希望當沖為主。投資組合在績效考量還是會考量波段但相對比例而言會降低許多(一般就是50/50)。2017年後夜盤開放至今也成熟許多,所以有人會進化成全夜比例提高來追求績效極大化。
 
(2) 台指黃金比例派:這派比較追求高風暴比,因為波段策略相對台指長期績效而言,還是偏重。這時比例約會拉到70%,當沖只是用做防守或是微調盤中部位用。這時要考量的就是跳空能承受的比例,所以評估這個時我們除了控總風險水位外,我說過還要多考量到一個如果台指滿倉跳2.5%(以前是200點,現在約400
點)時,是否能承受,這時一定會遇到的。
 
(3) 均衡平均組:這主要的觀觀點就是不預設立場,讓損益的波動盡可能的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。所以有攻擊有防守,但缺點就是長期下來績效可能不會是最TOP,好處是不用太去調整。
 
(4) 多頭紅利組:通常這種做法在股票操作上比較偏向於長期持有ETF或是績效股的價值投資個性,也比較不習慣擁有太多的空頭部位。所以開發出來的策略類型會比較變成,下跌時多單停損,但一反彈時多單部位建立的速度相對快很多。在過去台灣市場這樣的做法績效會好很多(價差也算是一種),但短期的風險要有辦法承受。
 
(5) 快速反應嗜血組:這個就是只要有行情(舉例100點順向),我就一定要有部位,愈大的行情我要打愈滿,C哥也算是這種個性。要達到這樣的打法,開發策略的邏輯一定不能太複雜,然後要想辦法創造出效益來(加碼型策略可以放大這樣的效益)。 但這個比較吃行情與個性,因為心理素質相對要強很多,同時執行上資金面就算打比例,都有可能出現績效誤差大的情況,但只要咬到一波可以吃很久。
 
(6) 頭腦機靈派:這類型比較大好大壞,也不容易複製。簡單來說,主觀介入的成份相對大很多,這不僅只有策略類型的轉換,也包含了槓桿的調整。就算用量化的方式切入,也沒辦法完全一致。C哥有些朋友是這樣的做法,但我就是聽他們分享然後去思考判斷的精神,再想辦法量化複製(六七成像就好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