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接觸程式交易有一陣子的朋友,一定會聽到「策略不重要」的論點。但是對於新接觸程式交易的朋友,其實對於策略又是非常的渴望與期待。到底策略重不重要,其實要看什麼角度切入為主。
程式策略的設計層面,C哥架構是希望有一個「主交易邏輯」,這可能代表著一個交易特質。然後從這個交易特質搭配一些濾網修正、進出場調整來達到正期望值的報酬。但初入市場需要報表績效的信心加持,所以在追求績效優化的過程,濾網愈來愈多,進出場調整的技巧愈來愈複雜,最後得到了一個有機會賺錢但DD來時也相對快的策略。要用這樣的策略,本身因應盤勢與判斷策略配適度的能力要有一定的基礎,加上也有替換的策略或是對等的開發能力,才有辦法讓績效維持在一個高水準。
交易久了會發現,交易的靈感與策略其實大同小異。換句話說,應該是如果交易的核心精神是順勢交易,那趨勢來時差別也只是在於成本高低與部位多少,由這來決定績效好壞。這樣的角度,濾網愈多的策略,可能在真正的行情來時發現成本偏高甚至就不進場。而導致於行情來時,反而賺的少(當然另一個角度行情震時,可能賠的少)。所以策略的開發會從複雜變成簡單,甚至只要抓到順勢交易行情,策略會十分單純,這時開發策略一點都不重要。
當然策略不重要,還是需要有一些配套的方式來應用。這時就會在剛剛說的,行情來時部位多少來做調整修正,也就是把策略的維度拉高至投資組合與資金管理的維度。但這樣的維度相對複雜很多,可能一些參數的校調同一個策略池內,就會有很大的落差。這時交易員對於交易的熟悉度與優劣都能清楚判斷,才有機會建立起正確的量化模組來因應盤勢。
所以,C哥認為策略的設計還是很重要,但是到了中後期相對就不重要。因為從策略開發的過程,就是交易邏輯與盤勢契合度的訓練過程。濾網與策略主邏輯,往上延伸就是策略與投組的關係。所以當盤勢真的變化較大時,有這樣的能力如果又能配合強大的策略庫,會比較清楚要怎麼調整而且有資源調整。不重要並不是放棄開發,而是建立在已經開發大量交易邏輯的基礎上,也能放掉美化報表的執著,而更專注於自己想要賺什麼,賠什麼的本質上做出因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