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談手續費
NEWS 2018/10/01

手續費,看似一個很簡單的設定背後卻包含很多細節。

第一,手續費的估算要將追價與設備出錯的長期風險考慮進去進去。

第二,如何落實真實績效 與 挑選的參數水準考量

 

就真實績效而言,在看別人報表時我總是會問手續費怎麼設定。舉例來說,以MC來說有些人是不設定手續費,而設定滑價。這個差別會在於limit單與使用到set系列指令時,有時並不會把滑價給考慮進去。我常會說這時看到的報表就是一個較不真實的報表。所以為了避免這問題,在寫策略時都建議手續費直接考慮滑價進去,這種方式會較為真實。

而對於一般沒有開發過的新商品,較真實的設定方法為(單邊):

真實手續費 + 讓1-2個tick滑價

舉例來說,單邊台指手續費 50+ 稅金(以9850算市值十萬分之2) 40 + 讓1tick 200 = 290。

所以單邊手續費設定為300元,是一個較為合理的值。實務操作說,單邊設定300-500都是可以接受的,但這個區間坦白說還要看程式與進出的口數而調整。

一個新操作的商品,我會建議初期1-3個月,定期去統計真實績效與報表呈現出來的數字一不一致,來判定手續費的設定合不合理。

像筆者的習慣,會定期的計算各商品的程式損益(如下圖),再去比較真實的情況。來找出較合理的手續費設定。每天統計的好處,同時也可以回頭去確認程式是否有所謂重開再出現的單子,這些可能在策略邏輯盲點上沒有考量進去,也可以因此修正。

 

 

接著我們來聊聊參數的挑選水準,其實對於頻率不常的策略來說,手續費設定影響不大。但對交易次數多或是多空對翻的程式而言。手續費的設定,不只影響到你真實報表的呈現,更會影響到你選擇的參數位置。也就是說,當設定600與設定800時,最佳化後的參數選擇可能會差別很大。這原因很簡單,成本低,對於一個有正期望值的策略,出手次數愈多,獲利愈多。所以參數就會傾向較為敏感。但交易次數增加,上線所造成的滑價成本可能又因此而低估,最後上線的真實績效也偏離回測。

這個問題的盲點,我的話應該會用二種方式解決。第一種,透過不同成本設定的最佳化報表,去觀察所挑選的參數位置是不是在同一區間( 也就是 參數的孤島平台區 )。若是的話,參數對於手續費的敏感度相對較小,未來的風險也較小。第二種方式就是上線後的觀察,可能就交易頻率多的程式做滑價的統計分析。透過這二種方式,應該可以讓手續費設定更貼近真實的情況,供大家參考。